1. 基本信息。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,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、银行卡号、固定电话、Email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,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、信仰、职业、工作单位、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。
2. 设备信息。主要是指消费者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(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)的基本信息,如位置信息、Wifi列表信息、Mac地址、CPU信息、内存信息、SD卡信息、操作系统版本、设备型号等。
3. 账户信息。主要包括网银帐号、第三方支付帐号、游戏账号、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。
4. 隐私信息。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、通话记录、短信记录、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聊天记录、个人视频、照片等。
5. 社会关系信息。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、家庭成员信息、同事成员信息、工作单位信息等。
6. 网络行为信息。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,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,如上网时间、上网地点、输入记录、聊天记录、网站访问行为、网络游戏行为、搜索关键词等个人信息的记录。
对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有哪些建议?
我们身处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,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,尽可能的防止无意识的个人信息泄漏,要保持一份对自己个人数据或他人数据信息安全意识的警惕,避免给恶意破坏者可乘之机。建议如下:
1、电脑、手机上从可信网站下载安装必要的防火墙及杀毒软件,并定期对电脑手机的杀毒软件进行升级杀毒;
2、上网时对于网页上的不明链接、活动广告及弹窗广告不点击不浏览;
3、对于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、银行卡号的网站要确认是经过认证的官网再注册或登录,对官网要进行仔细辨别核实。
5、在网上注册账户时,尽量少填写个人必要信息,不要在陌生网站上随意注册。
4、购买的路由器,对该路由器的密码、宽带密码及时进行修改密码;在公共场合尽量不要连接陌生的WiFi,也不要让他人连接自己的WiFi;
5、发现个人信息泄露要及时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取证、存证,并通过对网站举报、投诉及诉讼进行维权。
6、游戏秘密、互联网注册用户密码不要与个人的网银密码、支付密码、金融投资账户密码、邮箱密码设置成相同的密码,避免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手段方式识别,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7、邮箱秘密可以设置成需要手机验证后才能登陆的模式。
8、手机被盗要及时向运营商进行挂失,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手机验证获取微信、QQ、金融投资账号的密码。
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上述细节,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数据安全。